学校主页

媒体关注

2025年09月11日
【合肥晚报】教师节,科大办了一场特殊展览

学生们驻足观看中国科大教育家精神主题展

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老图书馆一楼,有一个安静的展厅。9月10日教师节这天,不同于讲堂上熟悉的粉笔声,这里多了一种缓慢、克制的脚步声。

“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——教育家精神主题展”悄然开展,展柜里摆放着泛黄的讲义、手写的教材和墨迹可见的旧信封。一位老师在展板前站了许久,轻声念着严济慈的字句:“要教好书,除要有真学问外,一要大胆,二要少而精,三要善于启发学生,识别人才。”

这是一场穿越时光的教学对话,也是这所顶尖学府用自己的方式,为这个教师节写下的生动注脚。

“他上课讲基础物理,连教材都要自己写。”

“还有人,为了讲好课,会先和自己女儿试讲一遍。”

这些并不宏大的细节,缓缓流淌在展览第一部分的介绍中。它以“教育家精神”的六大内涵为线索,串联起六位与中国科大渊源深厚的教育家——郭沫若、严济慈、钱学森、华罗庚、钱临照、武汝扬。

但如果你期待看到“伟人传记”,这场展览可能会显得失望。

展柜里最多的,是他们当年的教学讲义、手写笔记、课程提纲,还有黄旧的书页与教材,以及很多他们教学思想的档案材料呈现:“建议学校多开设基础课”“教材要‘少而精’”“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”。

对观展的师生来说,更像读到了一份来自前辈的“教学备忘录”。

“这些思想就融入在现在的教学过程和科研项目中。”一位在校老师站在“华罗庚教学法”前说,“我第一次看到‘由薄到厚、由厚到薄’这个提法还是读研究生的时候,没想到他早就讲过了。”

也有学生看到少年班创办者武汝扬的手稿时脱口而出:“原来少年班是他想出来的啊。”说完马上掏出手机拍了照,转头发给自己的同班同学。

不少观众在展柜前默默停留。那些泛黄的讲义手稿、密密麻麻的批注、未出版的教材草稿,一笔一画都透露出那些教育家对教学的认真与执着。

在展览最后一部分,“国之栋梁 桃李天下”的主题并没有试图煽情,而是用一组极其克制的数据结尾: 98位校友当选两院院士 33位“科技将军” 每1000名本科毕业生中产生1位院士 …… 这些数字静静地贴在展墙一角,下边是一块小展示屏,轮播着几位老教授的影像,还有他们当年写给学生的信件片段。语气温和,内容质朴。 不少学生坐在展厅中间的椅子上看了许久。有人拍照,有人低头记下寄语,有人笑着说:“我们实验室的导师,就是他们带出来的。” 教师节这天,城市里到处是“致敬园丁”的标语,但这场展览没有“感谢”,只有“期望”。它所传递的情绪更接近一种“交棒”——期待一代代老师把精神和方法留下,交给后来者自取、自悟。

记者:王书浒/文 王浩/摄 刘祥 来源:合报深一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晚报-合新闻记者 2025-9-11

原文链接:https://newspaper.hf365.com/hfwb/pc/content/202509/11/content_524236.html



  • 09.11
  • 09.11
  • 09.10
  • 09.10